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古人说,心若不动,万事从容。
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,凡事都在人的心里。
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,无论外界发生什么,都能从容应对。
而强大的内心,需要一点点去修行,《格言联璧》有言:
“闹时炼心,静时养心,坐时守心,行时验心,言时省心,动时制心。”
做到这六点,人生才能内心强大,无往不利。
01 闹时炼心
王阳明说:“越是艰难处,越是修心时。”
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,越要守住内心,境转心不转,这是炼心之道。
毛泽东年少读书,喜欢去嘈杂的菜市场。
在商贩的叫卖声中,时而朗读、时而默念、旁若无人。
所以,毛泽东练就了一份可以随时定心的功夫。
此后的日子里,行军路上,枪声炮火中,他也能安然自若,专心读书。
很多年轻人定不下心来总是找外因,觉得是外界影响到自己。
殊不知,“不是幡动,是尔心动”。
不要总是责怪外界没有安静的环境。
在嘈杂中磨炼自己,向内寻求定力,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。
02 静时养心
古人云:“养心贵以静,淡泊宜于性。”
一个人只有保持安静,才能放松自己,淡泊从容。
苏轼被贬黄州,为自己建了一座草堂,他请人将草堂四壁绘满雪花,称之为雪堂。
外界复杂纷扰,雪堂却独守一份简单。
闲来无事,苏轼便静坐其中,独自面对四面雪白,内心平静而丰盈。
现代人忙忙碌碌,没有一刻安闲,疲惫的心灵时刻紧绷,迟早会有崩断的一天。
安静下来,一个人才有时间去沉淀,去反思,去升华。
古人说:静能生慧。
只有安静下来,才能拥有一份应对复杂的智慧。
只有心灵安静下来,才有了观照万物的可能。
03 坐时守心
古人认为独处可以“神不浊”、默坐可以“心不浊”。
一个人在自己独处的时候,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。
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,守住内心的准则,守住人生的底线。
曾国藩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,有个县令送了他一副王羲之的字,价值连城,珍贵异常。
曾国藩晚上拿出来细细观赏之后,退还给县令,说:“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。”
为官几十年,权倾朝野,曾国藩却家无余财,后来他儿子曾纪鸿给家人看病还需要外出借钱。
这样的曾国藩着实不愧为一代大儒。
曾国藩说:“慎独则心安。”
人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,上不负天,下不愧地,才能坦坦荡荡面对天地鬼神。
守住利益的诱惑,守住自己的内心,才能守住人格与尊严。
04 行时验心
古人说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苏轼小时候立志成为范滂那样真诚正直的人。
长大之后,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乡野,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。
哪怕被贬千里,流浪一生,他依然不站队,不结党,始终保持一份真诚与善良。
不要因为走得太远,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。
时刻检省自己,提点自己,想想当初为何启程。
不要忘记初心,不要偏离航向。
人生只有一次,生命无法重来,务必要活出自己的模样。
05 言时省心
老话说: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
一个人话越多,招致祸患的几率也就越大。
清代咸丰皇帝下令百官建言献策。
曾国藩二话不说上了一份奏折,毫不客气地指责皇帝三个错误。
咸丰皇帝很生气,当场就要拿他开刀。
幸亏有人替曾国藩说好话,他才免了一场牢狱之灾。
经历这次事件后,曾国藩说话越来越谨慎,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给别人留把柄。
每天回家曾国藩都把自己的言行记录在日记里,反思自己,改正自己。
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。
一个人说话之前,一定要注意在脑子里先过一遍。
能说不是本事,懂得慎言,适时沉默,才是保身善身之法。
06 动时制心
孔子说: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
做人的最高境界,是从道不从己,不凭空揣测,不自以为是。
凡事客观理性,恪守规律。
曹操宠爱曹植,但他却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。
曹植浪漫多情,文采斐然,是个不可多得的诗人。
曹丕勤恳务实,政务娴熟,是个出色的政治家。
所以纵然强悍如曹操,最终也选择放弃心爱的曹植,把江山事业交给了曹丕。
古人说:恶不去善。
就是说,不能以个人好恶论是非、定行止。
喜欢的人或者事,不一定是最适合的,千万不要被情绪迷失理智。
克制自己肆意妄为的心,按规律办事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▽
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修行贵在修心。
一个人唯有内心丰盈坚定,安静澄澈,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。
修好这颗心,安好这条命,才能活好这一生。
与朋友们共勉。
—————正文结束———
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,你有两个选择:
1、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,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,让世间多一点爱。
2、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,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。
但是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!
据统计,98%以上的人选择了分享与关注!
标题: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修行贵在修心
地址: https://www.zhaowendao.com/10664.html
请加微信: wxzhaowendao,转载注明: 朝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