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,是儒释道。
都说儒释道一家,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。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,毫无疑问是“道”。
什么是道?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:“夫道,中而已矣。”
道就是中。儒释道之所以是一家,是因为它们从根本处,说的都是这个“中”字。
儒家的中,叫中庸;道家的中,叫中气;佛家的中,叫中观。它们的不同,是它们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;
它们的相同,是这些面向无不落到了一个中字上。如果我们能从儒释道的不同面向中领悟好这个中字,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样东西:雅量,气量,和心量。
儒家中庸,得之可成雅量
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、和稀泥,其实离中庸的本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。《中庸》中说: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儒家所追求的中庸,本是一个弥纶天地人生、无所不包的最高修养和境界。所以《论语》中孔子说,中庸之德,便是极致。
何谓中庸?《中庸》自己的解释是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这其实就是王阳明“四句教”中的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”。
汉代郑玄也说:中就是中和,庸就是用,中庸便是中和之用。无论如何,中庸都关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,并且有着大用。所以《中庸》中才又说:致中和,天地立焉,万物育焉。
宋代程颐的解说最有意味:不偏之为中,不易之为庸。中就是不偏不倚,庸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原则。一个人有着足够的智慧和修养,才能坚定不移,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道,那么又需要改变什么?又有什么可以撼动得了?
一个人只有看得到全盘、把握得住所有,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,因为世事本就复杂多变,能够看得到并照顾得到这种复杂,又怎么可能走极端?
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,必然是平和淡定、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;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,必然是让人信服、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。
而这些,正是雅量。雅量的本义,正是宽宏的气量,举止姿态旷达而潇洒,喜怒不形于色,只是宽容、平和、若无其事,做得到见喜不喜、临危不惧、处变不惊、遇事不改常态。
达到中庸的修养和境界才能拥有真正的雅量,努力向中庸的标准看齐,则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。如何做呢?还是那句话:做人做事,尽量不偏不倚;看待事情,尽量整体全面;内心之中,尽量淡定平和。
道家中气,得之可成气量
道家注重气,人有人之气,天地也有天地之气。什么是气?气又有什么用?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已经把一切都说出来了: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气,就是阴阳,所谓阴阳二气。气的作用,就是和,无论天地人和,终归是一个和字。
如何才能和?就要“冲”。冲就是阴阳二气的对冲,因为对冲而在消长平衡中圆满和谐。这种圆满和谐的状态,正是“冲”字右边那个“中”字;冲之一字,妙不可言。冲气是方法,中和是方向,合之就是中气。一个人身康神和,听他说话我们会说“中气十足”,道理就在这里。
这启示我们:对任何事物,整体看待,全盘把握,才合乎阴阳;有开放的态度,沟通的姿态,让阴阳二气流转,才能冲;阴阳可以对冲,才能和。最后,才能身心皆中气十足。
一个能整体看待全盘把握的人,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,大到极致,便是通达天地宇宙。一颗能够开放和沟通的心,其境界必定是大的,因为已经能够容纳天地、包藏宇宙。而眼界和境界,就是气量。
参学道家智慧,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做一个大气量的人,也就是大气。
如何才能拥有大气量呢?老子说过,庄子也说过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里讲:托不得已以养中。
中,是需要养的,养料则正是人间的那些“不得已”。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。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,智慧通达的人则知道,那正是修行的凭借和资粮。
人间是道场,人生是修行,吞得下委屈,才能喂得大格局。格局大了,气量自然大,气度自能非凡。
老子又讲: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中,又是需要守的。守的方式,就是不要多话,也不要多事。
但这只是表面,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,是要守护内心的虚静。虚就会大,静就会深,由此而成广大深远。
老子告诉我们的,是修心养神;庄子告诉我们的,是处事为人。这一内一外、一养一守,正是在培积中气十足、扩成气量恢弘。
佛家中观,得之可成心量
佛家的主流是大乘,大乘佛教有两个支柱学派,一个是唯识,另一个出现更早并更受推崇,其祖师龙树更是被推为中国佛教的“八宗共祖”。这个学派的名字,正是“中观”。中观的学说,叫做“中道”。
何为中道?中观第一经典《中论》中说得明白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;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
佛陀讲缘起性空,中观说真空妙有,含义其实没什么两样,都是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,无自性所以性空;但不能说有,也不能说没有,而是有和没有的一体不分、圆融为一。
中道,就是这有无之间、亦真亦假、妙在其中,天地宇宙、万事万物莫不遵循这一原理。佛家又是讲心的、求悟的,所以当人抵达了中道境界,那么人心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连接在了一处、融合为了一体。这时,人心就是宇宙,宇宙就是人心,还有比这更大的心量吗?
如何抵达中道境界?同样在《中论》的一句话里: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这便是著名的“八不中道”。
其精髓,就在一个“破”字——你说生,破去,是不生;你说灭,破去,是不灭;你说常,破去,是不常;你说断,破去,是不断……来什么破什么,遇神杀神遇佛杀佛。就这样万般破去,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、亦真亦假。
破去之路,就是觉悟之路。我们在生活中,最容易把一些认识绝对化,把一些观念固定化,把生活的轨迹一成不变化;这样的人是迷,这样的人生是作茧自缚,结局只能是僵死和困死。
中道境界则是开放、通达和变通的。我们总说人的心要通透,心只有通,才能透;只有透,才能自在;因为人那时顺应的是万物的趋势,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,如何能不自在、不游刃有余?如此,心就活了,格局就大了,心量自然也就打开了。
可以看到,儒释道虽然入手处不同,但在“中”这最深的一层上,所言其实大同小异。落到人生的修行上,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,也必然是有气量和心量的;
一个有气量的人,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;一个有心量的人,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气量的。这才是真正的儒释道合一,真正的万法归宗。
而一个在雅量、气量和心量上都达到了极致的人,其境界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——天人合一。
—————正文结束———
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,你有两个选择:
1、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,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,让世间多一点爱。
2、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,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。
但是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!
据统计,98%以上的人选择了分享与关注!
标题: 儒家雅量,道家气量,佛家心量
地址: https://www.zhaowendao.com/8484.html
请加微信: wxzhaowendao,转载注明: 朝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