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禅宗讲究顿悟,就是你长时期思考琢磨一件事情,在很多次无功而返的时刻,脑袋好像开了个天窗,一下子恍然大悟,明白了社会、人生的哲理。这种顿悟,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澄澈和一扫胸间阴霾的快感!史上最有名的顿悟要算是王阳明的龙场顿悟了,因为,自那一刻起,王阳明奠定了自己心学集大成者的地位。之所以说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,而不是说王阳明是心学的奠基者,主要是因为,没有一种学说是从天而降而没有任何痕迹和因循。王阳明是儒家的学者,他所因循的,正是先秦儒家的大师,孟子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孟子才是心学的奠基者。
孟子的性善学说,指出人人都有善端,有良知,只要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,并能将内心的善端发扬光大,那么人人都可以成贤成圣。在孟子之后,南宋的陆九渊提出“我心即是宇宙,宇宙即是我心”的理论,从此开拓了孟子之后心学的一条大道。明朝的王阳明,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,反对他的格物致知的理论,认为,人生的终极使命不是格物,而是要格心,因为万事万物的理,不在事物上,而是在我们的心上。所以,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思想。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理论。
让我们再回到那一个伟大的夜晚,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般的顿悟。在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和人生磨难之后,王阳明日夜反省,突然醍醐灌顶: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理想,但是到底如何去成为圣贤,完成自己的理想?也就是说,我们的成圣之路到底如如何走?我们是否百转千回而无法找到答案?我们是否忘了初心和来时的路,忘记了我们到底要去向哪里?
我们可以看一首王阳明写给弟子的诗,这首诗中,王阳明告诉弟子们,我们苦苦寻找的东西,其实离我们最近,因为他就在我们的心中。原来我们都是骑驴找驴的人。
《咏良知四首示诸生》:
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化根源总在心。
却笑从前颠倒见,枝枝叶叶外头寻。
每个人都有心,心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。这个心就是良知。而良知就藏在心中,就像定盘针那样给我们指示方向。所以,找寻人生的方向和价值,就要找寻自己的良知,而这个良知就在自己的内心。所谓善恶之间,存乎一心!
这个时候,王阳明顿悟到一个道理: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”。原来人生的真善美假丑恶,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,而真正的终极价值和规律,恰恰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。只有我们真正沉入到自己的内心,发现内心的价值,倾听内心的声音,按照内心的指示,不忘初心牢记使命,我们人生的目标才能实现。
当然,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是一种美好的假设,这种假设来自于孟子的性善论。人性是善的,但人性容易被蒙蔽,只有拨开云雾见青天,只有真正发现人的价值,才能走上成圣之路。王阳明的这种顿悟,恰恰是发现了自己内心的价值,这也让他走上了儒家圣人的道路。
在龙场悟道之后,王阳明写了一篇文章,告诉自己的弟子,做人和心学之要,这可以说是龙场顿悟的主要内容。在文中,王阳明告诉弟子的四种做人之要。
第一是立志:人生首要的任务是立志,因为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
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虽百工技艺,未有不本于志者。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,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。故立志而圣,则圣矣;立志而贤,则贤矣;志不立,如无舵之舟,无衔之马,漂荡奔逸,终亦何所底乎?
王阳明说,就算是那些工匠,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,更别说更大的事业。
为什么立志如此重要?王阳明举例说,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,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、马没有衔环,于是只能随波逐流,人生就会一盘散沙。用现在的话说,志向就如同定盘星、指南针,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。其实这个思想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曾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王阳明秉承了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,首先说明,只要你立志成为尧舜,你就有成为尧舜的可能。他说,立志成为圣人,就会成为圣人;立志成为贤人,就会成为贤人。推而广之,不论你想做什么、做成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、得到什么东西,立志都是第一步、大基础和真关键。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上来说,立志其实也就是一个知的过程。
第二是勤学:聪明也许不需要勤学,但是智慧和大成就必须从勤学苦练中来!从知行合一思想的角度来说,知伴随的是行,而行是人的社会实践的行为,这个行为伴随人的一生,就是学。王阳明说:
已立志为君子,自当从事于学。凡学之不勤,必其志之尚未笃也。从吾游者,不以聪慧警捷为高,而以勤确谦抑为上。
王阳明说,立志成为君子之后,就要勤于学习,因为就像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中所说的: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如果你立了志却做不到勤学,王阳明认为那只说明一个问题——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坚定。要立志,还要志向坚定,这才是王阳明所强调的立志的完整内涵。
第三是改过: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!这也是儒家学说中的重要观点,就是人时时刻刻需要砥砺警醒及,需要自省的人生精神。孔子就说过,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,重要的是要能勇敢地改正错误,并且能像颜回那样,不贰过,不犯同样的错误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,不是一个深刻的完整的人生。王阳明同样强调了自省和改过的重要性。
夫过者,自大贤所不免,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,为其能改也。故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。
王阳明说,就算是圣人,也是不免要犯错误的。圣人与常人之别,其实不在犯不犯错误上,而在于能不能及时、不断地改正错误。所以,人“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”。
第四是责善:朋友之道,忠告而善道!中国文化特别重视朋友之道,把朋友之道作为中国人的五伦之一。儒家的朋友之道,其实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灵活、中庸的思想。
"责善,朋友之道";然须"忠告而善道之",悉其忠爱,致其婉曲,使彼闻之而可从,绎之而可改,有所感而无所怒,乃为善耳。
对于与朋友相处,王阳明只强调了一点——要“忠告而善道之”。即对于朋友的过失,要做到尽力地劝告和开导,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。只有这样,才能尽到自己对朋友忠诚爱护的心意。怎样才是好的说话方式?王阳明说,就是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,要做到态度尽可能地婉转曲折,因为只有这样朋友才更容易接受、进而反思,于是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、进而改正,对自己则就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。这完全是从孔子的儒家思想生发而来。孔子就说过,朋友之道,忠告而善道之!意思是说,你交朋友,你对他一片冰心在玉壶,你关心他爱护他,他有错误你第一时间指出来,你觉得是为了朋友的进步,是好的,但是别人听到你一天到晚地指责他批评他,让他下不来台,朋友就会以为你看不起他,这样就做不成朋友了。所以,朋友之道,既要给他指出大道,又要给点面子。如此,才能实实在在地有益于别人,有益于增进彼此的感情。这是修养的体现,也是说话的智慧。
这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主要内容!
—————正文结束———
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,你有两个选择:
1、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,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,让世间多一点爱。
2、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,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。
但是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!
据统计,98%以上的人选择了分享与关注!
标题: 史上最强的一次顿悟!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到底悟出了什么?
地址: https://www.zhaowendao.com/9621.html
请加微信: wxzhaowendao,转载注明: 朝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