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绝尘人间的一首词 被评价为:语意高妙

元丰五年十二月,即公元1082年,苏轼被初贬到黄州,寓居于黄州定慧院。这天夜里,苏轼心情复杂,难以入睡,在他出来散步的时候,写下了下面这首著名的《卜算子》词,词中作者通过描述月夜中的孤鸿,托物言情,表现了自己那种孤高自许,蔑视一切流俗的高傲心态。
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
苏轼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起首两句写景,便足见作者的不凡笔力,写在一个十分静谧的夜晚(漏是古人使用的一种计时仪器,漏断便是深夜),月亮慢慢爬上梧桐梢头,干净、澄澈,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幽静、孤寂的氛围,作者之所以要营造这样的氛围,当然是为了引出下面的幽人和孤鸿。

接着,一位满腹心事、孤单落寞的“幽人”形象出现了,而伴随他出现的,还有那只轻灵缥缈的“孤鸿”形象,幽人和孤鸿,他们成对出现,如此的对应和契合,不禁使人想到,幽人的孤高心境,不就是缥缈的孤鸿之影吗?这两句,既是写实,又是想象,通过人和鸟的对接,极具超凡脱俗的诗意之美。

下片开始,作者以高超的象征手法,专写孤鸿。这只鸟儿,深遭不幸,惊恐不已,心中充满了委屈、孤傲和幽恨,因此它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,最终只好落寞的独宿于荒凉寒冷的沙洲之上。

下片,其实作者是以象征的手法,通过写孤鸿的心境和行为,独具匠心的为我们描述了自己被贬谪黄州时期的那种孤寂、委屈,却又以高洁自许,不愿意随波逐流的高傲心境。其实,作者自己和那只孤鸿,是可以合二为一看的,孤鸿的心理活动,正是作者的主观感受,孤鸿的行为,正是作者正在实践的行为。

这首词的意境极美,正如黄庭坚所评价的:“语意高妙,似非吃烟火食人语,非胸中有万卷书,笔下无一点尘俗气,孰能至此!”诚然,苏东坡这种境界高远,仿佛绝尘人间的高妙词境,虽然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词作艺术技巧,但是更多的是东坡当时的心境使然。这首词,空灵、含蓄却不失传神,可谓是千古绝佳的妙词!

—————正文结束———

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,你有两个选择:
1、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,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,让世间多一点爱。
2、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,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。
但是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!
据统计,98%以上的人选择了分享与关注!

标题: 苏轼绝尘人间的一首词 被评价为:语意高妙
地址: https://www.zhaowendao.com/9861.html
请加微信: wxzhaowendao,转载注明: 朝闻道

相关推荐